高齡化已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全球性議題,台灣社會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夾擊,資源與人力不足的情況下,大多數的小家庭無法負荷傳統的失能照護,使長照模式的轉型勢在必行。
暨南大學社工系的助理教授梁鎧麟,在大學就讀社工系時就已認知到「老化」將是未來的趨勢,從小在鄉下與許多長輩一起生活的他,在大三那年構思社區老人的照顧需求,談及初心,他認真地說:「專業應走入社區,而非老人家自己走入專業的醫療機構。」
梁老師強調:「好的老化生活是優雅的、健康的。」如果能夠在進入老年之前,有良好的運動習慣、飲食概念,可以縮短失能後的臥床時間,不但減少家人經濟負擔,也可以提升老後的生活品質。而高齡的議題也不單只有「照顧」,梁鎧麟還提出「照顧生活化」的概念,讓高齡議題在不同的產業領域中擁有新的附加價值,提升年輕人的就業條件與興趣,例如開發適合長者的地中海飲食、友善高齡的遊程等等,讓服務再設計,激發更多可能。
對於老年生活有什麼想像嗎?梁鎧麟笑笑地說:「每一個人都沒有老過,所以我也不知道老了會怎麼樣。」